封面新闻记者 周丽梅11月29日-12月1日,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主办的“素养立意、学本立场——2023四川省第九届初中课堂博览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举行。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课标实施一年多来,课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教师们在教学设计和命题上存在哪些困惑?12月3日,全国首届“新教学 新评价 新技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11月19日,由《优教育》、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基础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创造·探究·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因此,新课程的有效落地,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教师等同于“教书”的人,把某个学科的教师理解为教某个学科知识的人,我们会说,张老师是教语文的,李老师是教数学的,等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法则”,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实践、落实新课标。那么,新课标究竟“新”在哪里呢?新课标“新”在内容和结构上,它是一个结构完整的课程标准。
红网时刻新闻9月19日讯(通讯员 张文 张兵)9月18日,张家界澧滨小学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共读新课标,共绘教育梦”为主题的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分享交流会。交流会由本校澧韵语文、Yue创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十余名核心成员主讲分享,共吸引了全校一百多名语文和数学教师参与交流会。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从国家教育部视频会议解读以来,各大媒体网络,充斥眼球,不绝于耳,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新课标的衍生的多种理解,纷繁复杂,于本人,却没有一个较为完整或系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