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深度调查,揭示食品安全犯罪背后的诸多问题。实现动态预防,让“地沟油”成为过去时。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层出不穷,从早先的“假牛肉”、“瘦肉精”、“地沟油”到“毒胶囊”、“毒大米”,甚至洋快餐也出现了过期原料加工的问题。
本文围绕202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餐废油脂生物柴油制备及车用关键技术”展开,该奖项由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楼狄明教授领衔获得。2017年11月某日下午,货车司机刘师傅驶入上海市奉贤区的一处加油站。
地沟油,怎么成了香饽饽?半月谈记者 熊嘉艺 马晓澄我国废弃食用油(俗称地沟油)数量巨大。对我国而言,地沟油果真无用吗?各国争抢,地沟油成了“香饽饽”从2023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废弃食用油最大的出口国。
然而据《环球网》等媒体转载英国路透社等媒体的报道称,美国正从我国大量进口地沟油,是不是感觉很意外?环球网8月30日报道称,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餐废油脂约100万吨,其中从中国进口占比约为60%,也可以说今年上半年美国已从我国进口了约60万吨地沟油,而且预估在未来几个月其进口量还将相比以前不断攀升。
1998年3月,《南方都市报》调查记者邓世祥根据自身卧底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以《粤湘千里追油记》为总标题,接连推出五组独家暗访报道,描述了地下作坊如何从潲水中提炼花生油,从而揭开了地沟油产业链的全流程:数百人专门从宾馆、餐馆收购潲水,由专人定期定点提货,送至地下油作坊后,辅之以浓硫酸催化,3桶潲水即可炼成1桶油。
夜晚的成都春熙路,收油人在收油。南方周末记者施璇/图晚上8点30分,成都春熙路上的火锅店正值用餐高峰。店里人声鼎沸,食客们在辛辣的红油汤底间“交换口水”。门外,一辆辆满载着空油桶的面包车从城郊赶来,收油人进入工作时间。
2011年9月13日,中国公安部发布消息,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从前被视为餐桌毒瘤,听着就让人翻江倒海,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市场的香饽饽。地沟油是餐饮废油,包括回收的食用油和反复使用过的榨油等,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属、过氯化物游离脂肪酸、焦油以及致癌物等,长期食用会严重损害健康甚至致癌,所以我国严令禁止食品行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