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11时01分36秒,在位于南宁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世纪空间”)的西南卫星遥感地面站,数据接收工程师韦年豪紧盯屏幕、调整好天线角度、对准卫星轨道,将一幅幅“新鲜出炉”的遥感影像接收下来,这是距离地面数百公里以外的“南宁二号”卫星刚刚回传的。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讯(记者 乔晓莹 通讯员 王黎莉 实习生 杨澜)8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中国—东盟卫星数据服务中心的实景三维平台上展示出一个个清晰画面,通过商业遥感卫星为南宁市在生态文明、城市治理、科学防灾减灾等
在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高楼林立、企业环绕,一栋白色建筑顶上高耸着一口直径6.2米的“大锅盖”。这里正是接收“南宁一号”“南宁二号”数据的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南宁“追星”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南宁世纪空间公司的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数据接收工程师正在进行巡检工作。
顶端新闻记者 刘远怀5月20日,伴随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轰鸣声,一颗名为“郑州航空港号”的新一代遥感互联网卫星顺利进入了预定轨道。这颗卫星为何命名为“郑州航空港号”?5月27日,带着疑问,顶端新闻采访了该卫星的投资公司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空间”)。
“五象新区的发展对规划人来说,是让人血脉喷张的。今年五象新区19年、自贸区5年,这么多的企业入驻、建设成型,说明五象新区在营商环境、政策把控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把在座的公司都吸引到了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8月8日,由广西广播电视台教育广播FM93.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南宁11月3日讯(记者童政)今年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设立5周年。5年来,南宁片区在贸易投资、现代金融等领域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新增企业超6.5万家,形成200项制度创新成果和十大标志性建设成果。
8月27日,记者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设立五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截至2024年7月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以下简称南宁片区)新增企业超6.5万家,南宁片区通过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形成了十大标志性的建设成果。宜居宜业的南宁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