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出题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了考查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也是为了让考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对课本知识活学活用,这种出题的灵活性,不仅表现在时事政治部分,在经济学板块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当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到各个国家最近这些年的贸易战,每一次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想要平稳过渡,都离不开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那今天我们就来浅谈经济学常考的宏观调控的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节手段与经济杠杆 (一九八八年二月) 一、宏观调节手段 社会供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经常被国民经济的发展所打破。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地发展,就需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运用各种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
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经济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新成绩。成绩的背后,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超22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民生投入保障有力。
2024年12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公布《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下称《方案》),自2025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和税目进行调整。“通过《方案》对我国部分产品关税税率以及部分税目进行年度调整,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一项常规工作。
来源:经济日报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精准实施宏观调控,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打出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已出台宏观政策在微观层面落地见效,切实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在固本培元中持续回升向好。宏观调控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发挥政策效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经济运行新情况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要如何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8月31日,在中新经纬主办的第十一届财经中国论坛暨新城投高质量发展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提出了“挤牙膏式调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