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正月十六,莆田元宵的节日氛围依旧浓厚。在涵江区梧塘镇梧梓村,一场震撼人心的“跳柴火”盛宴正在上演。一堆木柴在广场中央堆起,熊熊燃烧,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和鞭炮声,数十名青年抬轿冲向火海,赤脚穿梭其间,周而复始,直至火熄而止。村民刘锦堂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
元宵,不仅成为莆田展现传统文化和城市活力的新名片,也成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七,莆田仍在继续“过年”。在涵江区梧塘镇松东村里,小小的中央广场里站满了八方来客,他们屏息看着“赤脚踩火”的表演者抬着棕轿、踏过燃烧的炭火,最后发出阵阵感叹和欢呼。
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九,北岸经开区山亭镇莆禧村举行爬刀梯闹元宵活动,重现英勇无畏的抗倭精神,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往现场观看(如图)。当天上午,记者在莆禧城隍庙前看到,一架高近17米、共有21级的特制刀梯矗立于广场中央。
华灯初上,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东南网4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朱崇飞 实习生 扶蓉 文/图)清明假期,一场“花朝节”活动在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举行,数十名身着华丽汉服的女子现场献上精彩纷呈的表演,吸引游客驻足欣赏。
图为上海游客现场体验挑盘担。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涵江区三江口镇芳山村举行“千人千担挑万盘”巡街出游闹元宵特色民俗活动,吸引了北京、辽宁、湖北、江西等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观赏、拍摄。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养东近日,前往莆田湄洲岛游玩的三名浙江游客不慎被困礁石,湄洲派出所接报警后火速赶往,推着泡沫船冲进海里,帮助游客脱困。据介绍,当时来自浙江的游客爬到野沙滩一处礁石上拍照,她们不熟悉潮涨潮落,因背对海岸,也没有注意当时正值涨潮,海水已经淹没来路。
“今年雨水比较多,为了保证枇杷果实的品质和甜度,我们在两场雨的间隙抢收鲜果。”日前,记者来到云雾缭绕的福建莆田仙游县书峰乡,在一处枇杷果园中,看到果农林良清正在忙碌。一粒粒黄澄澄的枇杷被他小心采下,码放在筐中。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义伟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莆田蛇年春节年味浓度爆表。2月4日,携程发布《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莆田上榜春节“非遗热门目的地”。莆田元宵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游客来莆田闹元宵、过大年。
伴随汽笛长鸣,一艘满载着乘客和车辆的渡轮驶往福建莆田南日岛。浪花拍打着船舷,成片的养殖网箱犹如“海上牧场”,不时有渔民的作业小艇穿行其中,这幅美景吸引不少人举起手机拍照。在每个养殖网箱中,都有数百到上千粒正“茁壮成长”的鲍鱼。
正月十六晚,莆田市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鼓声渐疾如骤雨,摆棕轿表演者两人一组,轮番冲入燃烧的火堆,不停转动棕轿,场面异常刺激。现场燃起的熊熊火焰、锣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磁场,人群如潮水般在此汇聚。轿子为木片所制,轿顶饰棕叶,故名棕轿。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义伟立春刚到,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近几日,莆田城区梅峰寺近百株梅花悄然绽放,枝头暗香浮动,吸引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领略诗情画意,共度“梅”好时光。梅峰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内胜利路中段,因宋时山上遍植梅树,徽宗赐额“梅林佛国”,故而得名。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4月18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陈家兴 戴奕昕)位于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汀江村的草屿岛是一座无居民海岛,涨潮时它是一座孤岛,退潮时则有一条600多米长的“跨海路”连着大陆。16日下午,两名外地游客因不熟悉潮汐规律被困在岛上。
中新社莆田2月12日电 题:莆田元宵为何全国“最长”?——专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莆田学院教授陈祖芬中新社记者 龙敏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持续到二月初二,“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莆田元宵跨度之长、参与者之众、形式之丰富为全国独有。莆田元宵为何全国“最长”?
从民众自娱自乐到“圈粉”无数国内外游客,近年来,福建莆田长达一个月的元宵盛宴持续火爆,为文旅产业发展激起了一池春水。2月9日,正值正月十二,全国不少地区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莆田“过年”还在继续,盛大的闹元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