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历史性时刻,《人民日报》第7版发表了郭沫若诗《新华颂》。从郭沫若在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同名诗集《新华颂》,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出版的《骆驼集》,再到临终前的《沫若诗词选》,在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出版的诗集中,《新华颂》都位列集首。
诗集《前茅》共收录郭沫若诗作二十三首,包括《前茅》《黄河与扬子江对话》《留别日本》《上海的清晨》《励失业的友人》《力的追求者》《朋友们怆聚在囚牢里》《怆恼的葡萄》《歌笑在富儿的园里》《黑魆魆的文字库中》《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太阳没了》《前进曲》《暴虎辞》《哀时古调九首》。
叫人吃惊的是,在新诗诞生三四年内,许多人还不知道新诗为何物时,郭沫若身处日本异国,竟然写出了新诗的巅峰之作《女神》,真不愧是位天才诗人。在《女神》中,郭沫若把诗人的磅礴激情、想象力、感觉力、爆发力,与中国的文化、历史、时代精神高度融合,创造出了令人目瞪口呆又浑身燃烧的诗歌作品。
趵突之泉文|田敬文济南,别号“泉城”,名泉七十二,趵突泉居首,素有“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说。趵突泉,古时称“泺”,是泺水之源。专家考证,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里就有“泺”字,在甲骨文里“泺”作为地名仅出现在济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参与组织“创造社”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