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活着,除了呼吸,还需要进食和排泄,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生物学上这属于新陈代谢,更加一般地讲就是生命体需要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并且转化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同时把代谢过程中的废物排出体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介绍,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所有任务均是按照计划顺利实施,完成了与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以及神舟十二号乘组3个月的驻留和神舟十三号6个月的驻留任务。
神舟十四号与我国空间站交会对接完成后,3名宇航员也就正式进入了空间站,并将展开为期6个月,也就是半年的太空出差任务。在这半年的时间里,3名宇航员需要克服的困难是非常多的,有些困难甚至是我们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的。
人到月宫咋生存?空间站的废水咋处理?想在月亮上种菜行不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姚智恺是科普爱好者,更是中国航天未来的“新血”。在他看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不仅需要钻研科学技术,也需要讲好航天故事。
水一直被视为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人类航天器在遥远地外世界寻找生命时,首先会去寻找水,有水才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然而对于高级动物而言,氧气也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之一,我们每天需要大量氧气来维持生命。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喝再生水多少有些膈应”,还表示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开玩笑地说:上面有我们好多再生水,给你们留下了,你们好好品一品。多说一句,航天员所说的再生水,其实就是尿液,汗液等,经过层层过滤之后,最终变成的饮用水。
天宫空间站从第一个舱段发射至今已经超过3年,一直以来运行非常平稳,然而在近期国内顶尖学术期刊《航天控制工程》的一篇论文中却披露,天宫空间站内已检测出72种有害气体,然而距离设计寿命期还有12年,这些气体对长期运行到底有多大危害?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太空站的建立是这一伟大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那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太空站宛如一座孤独的堡垒,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奥秘提供了关键的平台。然而,要确保太空站的正常运转,诸多难题亟待解决,其中氧气供应问题尤为关键。
神舟十二号已经圆满完成任务,3名航天员从地面出发,顺利到达天和核心舱执行了3个月任务,之后又平安从天和核心舱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3名航天员需要进行医学隔离,隔离的目的是保护航天员的安全,因为他们在太空中待了太长时间,免疫力会有所下降,一些常见病毒也可能会导致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