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张漫子)北京将发放一批科技创新券。北京地区高精尖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可通过申领科技创新券,使用北京重大科研设施,开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研发活动。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是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新华社北京2月29日专电(记者李峥巍)记者从北京市科委获悉,自2015年初启动“首都科技创新券”发放以来,已累计服务近700家小微企业、创业团队,累计使用金额达4000万元,政府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手段取得收效。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近日启动2025年第一批首都科技创新券发放工作。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领取后,可用于购买在京高校院所、企业提供的科研分析测试、检验研发等专业服务,以及租用算力资源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以降低科研创新成本。
本报讯(记者雷嘉)近日,2024年第一批首都科技创新券发放工作启动。据介绍,科技创新券是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目的是进一步盘活首都优势科技资源,降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创新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力。
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启动2024年第一批首都科技创新券的发放工作。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领取创新券后,可用于在开放单位购买科研设施与仪器分析、研发等专业服务,目的是进一步盘活首都优势科技资源,降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创新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力。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近日开展2025年第一批首都科技创新券发放工作。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领取后,可用于购买在京高校院所、企业提供的科研分析测试、检验研发等专业服务,以及租用算力资源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以降低科研创新成本。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近日印发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修订版)》规定,北京将发放一批科技创新券。北京地区高精尖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可通过申领科技创新券,使用北京重大科研设施,开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研发活动。
十年来,北京充分发挥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京津冀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分工合理布局不断推进,一颗颗从北京出发、向津冀播撒的“金种子”落地生根,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在三地深度融合,京畿大地一派勃勃生机。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王震)据北京市财政局网站消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3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高质量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率2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由2013年的3500多家增长到2024年的1万多家……2月2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发改委举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11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1倍。这是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
制图/赵凯峰5.2%、5.1%、5.4%——2024年,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这一数字是2013年的2.1倍。回溯协同发展的这11年,京津冀经济总量已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区域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出了诸多代表建议,如今这些建议不仅得到了相关部委的回复,还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建议:加快建设区域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答复:全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