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猫耳洞已经经过实战需要的改造,不但为了藏,而且为了打,直径在半米到一米之间,深到胸部,就象一个栽树的坑,只不过在坑的底部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小洞,敌人打炮时人可以坐在小洞里,还能防雨,在洞的四周插上树枝,可以更好的隐蔽,如果在洞口上盖上雨衣,就像一间小房子。
当年离开家乡父老,奔赴南疆中越边境战场,难以忘怀的战争岁月,时常浮现眼前,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往事就仿佛发生在昨天,当年血与火的经历依然清晰,那是一段既痛苦又自豪的青春记忆,是一段血腥又难忘的芳华岁月。
三十一年的今天,我们一批热血青年怀着保卫边疆、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响应祖国的召唤,奔赴边疆,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那血雨腥风的战斗中,有的战友光荣牺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把忠魂永远留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前排左一为团陈参谋,前排左三为本人这是用团里郭参谋照像机照的彩照三、开赴集结地域集结地域为广西龙州县附近龙北农场,从贵港至崇左的铁路运输中,车辆装备在平板上,每一节平板装载一辆车一门炮,每个平板上只准留2人在上面,其余人员都坐闷罐车(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装货物的铁皮车箱,车箱门留个
九、站岗小插曲这又是一个由于紧张造成而闹出的动静,有线班有个常德的兵叫赵宏彪,有天晚上站12点至2点的这班岗,大概到了凌晨1点左右,就到指挥所向我报告有特工,我迅速起床,随他到掩体内观察情况,他说排长,你看有一个灯一直在向我们走来,我一看这个灯还蛮亮的,立马就判断这肯定不是特工,
我们1979年3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十几天的战斗中,发现几种军用品,下面我们比较一下:1、军用水壶,大家可能觉得,一个水壶有啥重要,其实不然,我们的水壶,是一根背带斜跨在肩上,而越军的水壶是卡在腰间皮带上,而且可以当饭盒,这些区别,作用可是不一样。
防御战就是这样,敌人没有进攻,就闲着没事,进入越南后,天天这样打来打去大家有点“熟悉”了,不像刚开始的几天那么紧张了,敌我双方也形成一点“默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心照不宣,我只说实际情况,比如,每天八点以前,双方都不打,晚上没有偷袭,睡的比较安稳,当然哨兵是有,不敢睡觉,也怕被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