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这片地球上最为严酷而神秘的大陆上,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人类智慧与自然极限的较量。在我国南极中山站,目前有20名科考队员正在执行越冬任务,如何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郝洛西教授团队提出了一项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创新——“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
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中国在极地不仅先后建了6个考察站,更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
来源:人民日报 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航我国将建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科技自立自强)南极新科考站效果图。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
央视网消息:今天,正在建设中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的停机坪正式开工建设。由于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直升机的需求非常大,无论是运货还是运人都离不开直升机,因此,停机坪是每个科考站必备的基础设施。
为了在计划的60天内建成第五座科学考察站,罗斯海新站的建设者们在南极极昼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十几个小时。在此次新站104名建设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是一名00后,他叫谢帅帅。别看他年龄小,却已经有多年干工程的经验。 现在,他最常说的就是“我在罗斯海里拧螺丝”。
本报记者 吴丽蓉阅读提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中铁累计派出379名建设者,先后20次编入中国南极考察队,主要参与了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的建设和维护。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今天(7日)上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被命名为“秦岭站”。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设完成;随后,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也先后落成。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什么会被命名为“秦岭站”?这座位于南极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又有哪些设计和科研亮点呢?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
2025年2月20日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落成40周年。自南极被发现以来,这片广袤而神秘的白色世界一直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80摄氏度。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闯“生命禁区”探索“极地之秘”。
昨日,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那么,你知道中国是如何在南极建起第一个科考站的吗?1984年11月20日,“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打捞护卫船缓缓驶出码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之旅正式扬帆起航。
潮新闻 执笔 曾杨希 黄云灵秦岭站 图片来自新华社世界尽头南极,又添了一个新地标。2月7日,位于西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的中国秦岭站开站。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也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完成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替后于北京时间9日驶离新西兰利特尔顿港前往阿蒙森海进行为期约一个月的大洋考察南极神秘的冰川背后都有哪些未知?考察站的建筑材料是怎么运到罗斯海的?探索南极 揭秘未知今天就来一一解答秦岭站建设物资如何运达罗斯海?
2024年新年伊始,远在南极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有这样一群建设者,他们克服南极恶劣的环境影响,正在加速建设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由于新站建设工作量大、工期紧,在罗斯海新站建设现场,这几天暂时没其他工作岗位的队员都来支援新站建设。
周 圆考察站是南极考察的重要基础设施。日前,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好的考察站是建出来的,更是运维出来的。中国南极考察站的运维整体而言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考察站的运维保障和科研支撑。运维保障是考察站运行的基础。
从那天起,我国不但填补了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更是开启了南极科学考察的新篇章。北京日报1955年12月2日3版刊发的《向第六个大陆前进》中写道:“人类现在已经生活在世界的五个大陆上,这就是亚洲、美洲、澳洲、欧洲和非洲,而南极洲是我们所发现的第六个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