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积极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不断加强家校互通,统筹推进,多方协同,着力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创设育人的教育新生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落实“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教育方针,开展了二年级自理能力展示暨家长进校园活动。
【来源:闽北日报】本报讯(魏剑生 池雪喻 时政)书香滋养心灵,阅读照亮未来。近日,建瓯市建州教育总校第四小学的“千年建州 万家书香”家校社联动阅读项目荣获“2024年福建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称号。该项目通过创新机制,成功联结家庭、学校与社区,创建全民共读的新模式。
大河网讯 家庭与学校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月21日,2024全国主流媒体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深入探寻其家校共育的创新模式和实践成果。
三年级的学生曹艺龄和爸爸一起击剑,六年级学生张舒涵和妈妈表演《好一朵茉莉花》……一个个暖意融融的家庭展示活动,让冬天不再寒冷——这是12月6日“江苏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交流活动”现场的花絮。孩子的成长,关乎家庭的幸福,社会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
依托长三角家校共育资源,探寻教育协同新路径。10月31日上午,第七届长三角家校合作交流会在苏州市相城区文徵明实验小学举行,围绕“指向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校家社协同”,聚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推动长三角地区家校合作迈向新台阶。
大众网记者 姚双玉 潍坊报道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实现“1+1+1≥3”的效果。如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潍坊找到了答案。
原标题:家访屡吃闭门羹?家校融合需找到新切入点汪昌莲据近日《新民晚报》报道,临近新学期开学,上海有中小学教师已开始筹划家访。但是,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不少人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
6月7日,在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南校区考点,家长送考生进入考场。新华社发2023年12月18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随处可见学生认真学习的身影。孙凯芳摄/光明图片随着本学期进入尾声,不少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通过了考试,拿到了自己的成绩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八年级的小熠,因为和父亲的矛盾而被父亲打了一耳光,父女关系产生裂痕。后经老师家访调解,父女的心结终于解开;初中生小米也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走出青春期的阴霾,拥抱了崭新的自己。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关键因素;学校的全面指导、家庭的人格塑造、社会提供的价值观环境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缺一不可。如何通过整合学校和家庭的资源,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家校共育不仅仅是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关系密切的互动模式。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也是协同育人中决定学校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校长群体在家校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解不够深入、家校沟通渠道不畅、合作效果不佳、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等。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吴东飞 张梓欣近日,江苏某高校举行本科生家长委员会预备会议,宣布成立大学生家委会。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此前,浙江某高校部分学院给学生家长寄成绩单的举动此前也在网络上引起了关于大学生家校共育的热议。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2日讯(通讯员 颜琼 易艳珍 何钰)11月21日晚,株洲市天元小学55个班级灯火通明,教室里欢声笑语、掌声雷动。原来,本学期以“‘组’合力量共育成长”为主题的小组合作式家长会,正在每个班如火如荼地开展。家长会现场。
北京市第四中学家长学校近日成立。依托家长学校,该校将创新推出“四季课程”,面向家长开放课堂、分享教育理念和方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北京四中家长学校揭牌家长学校成立是北京四中校家社合作的新起点,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