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肿瘤专科医生,我常被患者询问:“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得了癌症?”肿瘤标志物是临床重要的辅助工具,但其解读需要科学认知。本文将从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意义、临床应用及局限性展开科普。一、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是最常见,也是最早发现的肿瘤标记物,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性的酸性糖蛋白。正常参考值:血清<5ug/ L。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如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胆管癌等;也可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和随访,如肺癌、乳腺癌等。1.
今天的文章跟以往不同,涉及到许多专业的医学知识,如果您耐心读完,一定可以学会很多有用的信息。相信许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的时候,翻到肿瘤标志物这一项,刺眼的“癌”字总是不合时宜地映入眼帘。那么,这一项一项的化验结果到底都有什么意义呢?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胚胎或胎儿组织中的蛋白质。正常生理情况下,CEA在健康成年人的血浆中低水平表达,正常值≤5 ng/mL。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现在不少人每年都会进行常规体检,门诊中我们发现体检套餐中好多包括了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肿瘤标志物是指存在于体液中与癌症相关的分子,如蛋白质、DNA或RNA,它们可以反映肿瘤的存在、发展情况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当机体产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尿液等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地升高。癌胚抗原CEA在正常人体内含量很低,基本不会测出,它是一种很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癌患者在检测时都会出现高阳性现象,CEA在其它恶性肿瘤中同样具有提示作用,在肺癌中其阳性率约为56%-80%。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在每年的常规体检的套餐里,肿瘤标志物也是必含的体检选项。2023年4月15日-21日是我国第29个“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