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中小学课本里删除经典文学作品的建议似乎不少:有人曾建议从课本里删除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理由是小说里写了阿Q如流氓一样调戏妇女,如盗贼一样偷窃财物,会教坏中学生;有人还建议删除鲁迅的另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理由是里面有“脱裤子”情节,会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让孩子们想入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这段历史时期,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先后呈上了两篇感人至深的奏表,即《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这两篇奏表言辞恳切,情致动人,尤其是《后出师表》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一语,更是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我。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是古代表章类文的“典范”之作。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心雕龙》,说它是“志尽文畅”。宋代的苏轼说它“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并把它与伊尹、傅说写给太甲、武丁的奏表相提并论。苏轼认为,自秦汉以降,以忠君为己任的臣子,没有人写出过这样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