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 俯视知不幸,扣词品析,换词比较,从文本细节中读出老王的“不幸”,从平淡简洁的语言中读出作者的怜悯。2. 平视起敬意,结合时代背景,感受平凡的老王身上最大的“善良”。3. 仰视道愧怍,前后勾连,深入理解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原因及其自身难能可贵的觉知。
一、作家作品。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二、文章主旨。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肖培东 语文学习 2022-08-24 12:10 发表于上海。教学目标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只有明确“教什么”,才能精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