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望远镜主要由抛物面天线、接收机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是利用无线电技术接收宇宙中各类天体发出的微弱信号,进而探索超大质量黑洞物理、引力波记忆效应、脉冲星时空基、太阳系内未知天体和深空导航等,验证基础的物理问题,如宇宙为什么在加速膨胀。
中国“天眼”即FAST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于1994年提出设想,历经22年建成。“天眼”能让我们在宇宙中发现什么?请听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中国“天眼”现场办公室原副主任李奇生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的讲述。以下为讲座主要内容。
你知道“天眼”是什么吗?是科幻电影里的超级武器,还是未来科技的奇迹?其实,“天眼”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仪器,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希望和梦想!但是,你真的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吗?
位于我国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它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也被称为中国的“观天巨眼”。目前,该射电望远镜的主体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截至6月29日,FAST已完成4443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9.8%。
按计划,奇台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周期为6年,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精度最高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可以在纳赫兹引力波、快速射电暴、黑洞、暗物质、天体及生命起源等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并为未来我国空间活动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这,就是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过人之处!山廓作眼睑,圈梁是眼眶,反射面板当眼球,馈源舱为瞳孔——高空看它,银色巨“眼”,气象非凡:它的口径达500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光反射面板就有4450块;
位于贵州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它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也被称为中国的“天眼”。目前,该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两台集装箱数据中心和临时控制室也于近期建设完毕,这都为下一步该望远镜的调试工作做好了准备。
2020年12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确认了一条消息,位于美属波多黎各岛山谷中的阿雷西博望远镜继2020年两次严重的电缆事故后,望远镜悬挂的接收设备平台当天坠落并且砸毁了天线表面,此次事件的后果就是高达800万美元维修费用,不过专家称此次的维修概率太低,这个望远镜在未来将不会再使用。
2月5日上午,习近平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并同总控室的科技工作者代表连线,向他们并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拜年。他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