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厅里,一批京产医疗机器人亮相。它们各怀绝活,已经开始在国内外的神经外科、骨科、口腔等多种手术场景中崭露头角,创下了多个全球首次。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医疗机器人的“出海”脚步正在持续提速。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小动物的造型、儿科专家的“头脑”、家庭医生的角色,未来,这样的机器人可能走进千家万户。记者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了解到,该院正与人工智能企业共同研发不同场景下的AI“儿科医生”,以推动增加儿科资源在基层的可及性。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 通讯员戴京琦)10至15倍的高辨识度、极强的操作灵敏性……3月8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中心手术室内,医生用新“上岗”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患有肾癌的患者成功施行保肾微创手术。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在进行,在位于首钢园的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款重磅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其中,该院推出的全球第一款应用于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估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机器人十分吸睛,有望成为医生开展脑卒中诊断的好帮手。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孙大为主任医师、朱兰主任医师、任常副主任医师等参与设计的蛇形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以其创新性和应用潜力,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名单。近年来,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发展迅猛,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精准机械臂如何在毫米级空间完成关键操作?如何实时呈现3D解剖视野?北京地坛医院普外科蒋力主任团队首次运用国产手术机器人进行肝部分切除手术。见证技术革新普惠更多患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科技力量!
自动拨打健康随访电话、通过AI医疗语音问卷了解患者信息、询问结果直接生成报告……AI语音机器人成为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的“智慧助理”。截至去年年底,北京移动智慧家医助理智能语音系统已在昌平区城镇和乡村的11家社区医院投入使用,惠及近110万名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43.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请微笑一下”、“请您跟随机械臂向左看”、“请您描述屏幕上的句子”、“请问我触碰您的手,两侧的感觉一样吗”……在首钢园6号馆北京天坛医院展厅,一个正在“指手画脚”的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大家纷纷坐在它的面前,按照它的指令配合动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副中心企业自研机器人技术正闪耀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巨型无人机、无人船已可上天下海。具身智能机器人“天工1.2MAX”不仅展现了具身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制造的能力,“天工”通用机器人母平台还在推动产业研究和应用加速落地。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骨科手术需要力量与精细技艺相结合。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方面,北京积水潭医院已探索了多年。本届服贸会上,该院带来一套针对骨盆骨折复位的手术机器人,可帮助医生精准“拿捏”骨折复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智能化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
9月12日,在2024年服贸会上,北京天坛医院推出全球首款适用于卒中辅助诊断与治疗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融合了先进感知与交互技术,使卒中评估更加高效、标准化,为患者带来精准诊疗方案。 “卒中是导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最主要疾病,我国卒中死亡率约占居民总死亡率的22%。
最近,“全国首家AI(人工智能)医院明年将面向公众开放”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这家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团队打造的AI医院里,首批42个AI医生正在进行内测。这些AI医生看病到底靠不靠谱?AI能否代替医生接诊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