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的一名研究生通过选调生考试上岸,却因为没有能够留在家乡兰州,而是被分配到嘉峪关,就在校园墙发帖,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发泄满腹牢骚,在引发广泛争议后辞去了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论如何,这位同学的选择我们都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
近期,“选调生不满嘉峪关”一事引发舆论哗然。在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公开文章里,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称:“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对此,红网评论文章表示,选调生对于许多人,仍然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岗位。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贞华)近段时间,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让“武大研究生”“选调生”“嘉峪关”等关键词频频成为热词,引发舆论热议。这背后带来的大学生就业脱不下长衫服务基层的问题值得深思。
□陈燕琪 (华南理工大学)一篇网络文章,洋洋洒洒四千多字,“偏远戈壁城市”“谁去这谁脑子有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嘉峪关的鄙夷,诉尽自己一年多来的“委屈”。近日《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一文相关的“选调生不满嘉峪关”事件引发热议。
“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一事引发网络关注。5月30日,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事件对嘉峪关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示遗憾。将继续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进一步加强毕业生跟踪指导工作。
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近日,在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公开文章里,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对选调分配的地点——甘肃嘉峪关的不满,由此引发舆论热议。经当地回应,目前这位研究生已经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