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这次受邀来参加“青春中华文脉传承”座谈会期间,接受了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独家专访。在他看来,判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对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9月7日,中华文明探源——“道中华”良渚行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活动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活动由浙江省民宗委、国家民委“道中华”文宣平台、中国民族报社主办,杭州市委统战部、杭州市民宗局、余杭区委统战部(民宗局)共同承办。
央视网消息:12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研究认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
9月7日,由浙江省民宗委、国家民委“道中华”文宣平台、中国民族报社主办,杭州市委统战部、杭州市民宗局、余杭区委统战部共同承办的中华文明探源——“道中华”良渚行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活动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重大文化工程。他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历史脉络怎么样?中华文明起源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有哪些突破?9日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有哪些突破?来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的分析解读。
中新网太原12月25日电 (记者 胡健)随着陶寺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这座距今4000余年的遗址引发民众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关注。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25日介绍,山西通过科技考古、联合考古等举措,不断揭示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特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千年城址在岁月的侵蚀中努力地展现出往昔峥嵘,散落的陶器在风雨洗礼中拼凑远古的记忆,考古人在碎片中寻找线索、在地层里窥见历史,试图“文明探源”、诠释“何以中国”。
12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项目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年12月9日是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一周年。去年今日牛河梁遗址被确定为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典型代表,再次明确了西辽河与长江、黄河并列为中华文明主要起源地之一的重要地位。
大河网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绵延数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河发端于何时何地?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些问题牵系根脉,事关“何以中国”。2004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什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源工程与河南又有哪些关联?
中新网郑州10月22日电 (记者 韩章云)动植物考古是近年来考古界的热门,科研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对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研究,古人生动的生活画面在现代人面前“拨云见雾”。那么,“透物见人”的动植物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发挥哪些重要作用?为我们带来哪些宝贵信息?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9月25日至2025年2月7日期间,隆重推出“中华文明溯源”特别展览。此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得到博物馆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香港)赞助。
■大学考古队发现的秘密初夏时节,位于山东济南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约800米处的焦家遗址考古发掘探方里,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们有的在对文物进行测量绘图,有的在拿着手铲刮平面,还有的在清理周边的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