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由李存葆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享誉全国,电影里,连长梁三喜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人。在现实中,梁三喜的原型之一便是王发坤烈士。电影上映多年后,一名记者苦找烈士遗孀26年,终于在2015年找到了她。丈夫去世后,她的这些年是怎么过的?
李金花大嫂一家在刚刚封顶的新房前合影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执行会长王剑将12.5万元捐款交给李金花大嫂临别时分,李金花大嫂拉着晶报记者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她守望丈夫“梁三喜 ”36年》大结局贵州“最美军嫂”李金花的今日欢喜远方的“最美军嫂”李金花过得怎样?
影片围绕着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电影中战斗英雄梁三喜及其遗孀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而“梁三喜”原型就是时任13军39师115团二营机炮连副连长王发坤烈士,其遗孀是李金花。
《高山下的花环》主人公梁三喜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男主人公“梁三喜”的原型。1984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电影主人公之一的“梁三喜”。
3月26日上午,华夏慈善基金资助贵州毕节烈士遗孀李金花,远赴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祭奠其38年前为国捐躯的丈夫烈士王发坤(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主角梁三喜原型)。李金花携两个儿子与当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八名老战士烈士墓前洒泪祭奠。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经典的爱国主义电影,讲述了我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事迹。电影中的主角梁三喜,是一个来自农村的连长,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奔赴前线,最终壮烈牺牲。
中国国防报8月24日,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乡新村村王发坤烈士纪念馆,67岁的烈士遗孀李金花正在为小学生介绍王发坤的事迹。20世纪80年代,一部反映边境作战题材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享誉全国,小说中战斗英雄梁三喜感动了一代人。梁三喜的原型之一就是王发坤。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海拉乡新村村,是黔西北一个普通的村落。这里山高路远、地势陡峭,属喀斯特地貌,耕地较少,经济发展滞后,是威宁县有名的贫困村。7月18日,笔者跟随贵州省威宁县人武部的同志来到这里,探访烈士王发坤的遗属。
1984年《高山下的花环》在全国公映并引起轰动,这个电影改编自李存葆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是非常出色的战争题材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