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发生内战,其领导人最可能逃亡哪些国家?这个答案,在1877年之后,民间早有预测。1877年日本的西南战争,是明治维新后,建立起来的新政府,与旧武士阶层之间,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内战。此战,旧武士的代表,同时也是明治维新的最大功臣,西乡隆盛,被政府军剿杀,武士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次日,这群身着盔甲的武士们骑着战马,挥舞长刀,向着满是机枪大炮的军事堡垒发起了最后的冲锋,冲锋到中途,大多已倒在枪林弹雨中,有些人当场牺牲,那些幸存下来的人,选择了用切腹来终结自己的武士生涯,一位老者身中两弹后,被人群拥簇着前进,直至无力倒下。
不过和当时所有国家一样,改革始终会伴着阵痛,明治维新的持续进行也触动了守旧派的蛋糕,特别是当明治天皇颁布 “废藩置县”政策和全民义务兵的实行征兵制,让很多武士阶层失去了特权,町人和农民的崛起侵犯了武士们的利益。
1968年,日本土佐藩,20名日本兵士跪成一排,在队长箕浦猪之吉的带领下,准备以命抵命。这样的场景持续着,日本人在法国军官面前逐一赴死,连续十一人倒在血泊之中,直接吓坏了法国人脆弱的神经,在场的杜·佩蒂特·图阿尔上尉不得不表示“够了”,以终止这场惨烈的屠宰。
在经过明治维新一系列改革之后,日本得以快速发展,而国内日益蔓延的军国主义思想却悄悄占据了主导地位。日本因地理原因,国土狭长而资源匮乏,又身处大陆板块交界处而自然灾害频发,且毗邻东方大国,千年来一直生活在危机之中。
日本有47个都道府县行政区,风土文化各有特色,因此发展出不同的县民性格。九州男儿一向给人热情豪迈、正义感强、重情义、不善言辞、性子急、行动派、酒量好这七个印象,不过九州有七个县,县民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还是同中有异,以下就为大家整理出的「九州七县的县民性」,立刻来看看!
导语:"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唐诗里的名句,他的作者一定是一个风度翩翩,颇有唐人风范的一位文人,但事实总是与此大相径庭,它的作者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三杰之一,西乡隆盛,一个岛国之人能做出如此诗句,确实能让人刮目相看。
满清末年朝廷腐败无能,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变法自强,遂有侵吞中国北境满蒙之心,大肆派遣特务深入中国边疆进行大规模调查,其调查并非为了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日本对华侵略,本质上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工具。
这是飞春读传连载“西乡隆盛之死”的第8篇。一、第三次退隐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1868年11月,西乡隆盛在领兵举行戊辰战争,彻底推翻幕府,平定东北残余势力后,认为完成了推翻幕府的大业,就决意告老还乡。
◎得得(媒体人)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而且从其作品窥测,他本人对战争的态度是相当暧昧的,即使是最爱小津的影迷在这个问题上也终归气短。不过他在《长屋绅士录》的最后一幕所透露出的讽刺,倒是意味深长。
可能你会觉得很疑惑,为什么这里没有山,名字里却带有“山”呢,虽然乍一看是一片平坦的土地,但其实它是有起伏的。地形上,有一块被称为上野台的隆起区域,所以就被称作山了。只有脸的大佛是?上野的大佛很罕见,它只有脸。其实这其中有一段悲伤的故事。1631年建成时,它是座高约6米的全身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