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读者向心理聊吧发来了邮件,这位读者目前正在为一场重要的考试做准备,明明应该尽快投入学习中,但是他却陷入了精神内耗的怪圈,“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是总在担心要是这次没考好会不会被人笑话,辜负了家人的期待要怎么面对,一想到这些我就焦虑得无法动弹。”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呼吁人们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生活中,有的人特别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被外界所影响。也许别人随口一句话,他就会想,大家是不是不喜欢我,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甚至一想就是一整天,最后让自己陷入痛苦、疲惫不堪的境地。
近日,关于“精神内耗”的话题再次冲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讨论。精神内耗是指过度思考、焦虑、拖延、甚至否定自己的情绪,源于人们没法安于现状又暂时不能改变现状的无力感。过度的“精神内耗”会让人陷入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严重的话还有可能让人产生抑郁情绪。如何摆脱“精神内耗”的怪圈呢?1.
前段时间,网上“反炸APP”很火,各地公安部门拍了很多视频,鼓励大家下载这个软件,防止被骗财。心理学上,“内耗”的意思是: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向内的消极情绪,纠结、紧张、后悔、焦虑、恐惧等,做同样的事情,精神内耗多的人,会耗费更多心理资源,也因此更容易疲惫、心累,进而影响重要事情的决策和执行。
近年来,“精神内耗”这一概念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成为社交平台的一个“网红词语”。什么是“精神内耗”?“内耗”会造成什么影响?如何破解“内耗”?今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围绕“精神内耗”这一话题,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乔胜宇分享了他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