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25年的创作时间集结了80多部作品,也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马悦然和埃斯普马克在访谈中曾证实过此信息,1987、1988年进入终评短名单)。关于沈从文的研究著作已经非常多,比如国外的金介甫,国内的凌宇、张新颖等学者都有评传。
沈从文常说,自己为乡下人身份而感动,他们老实淳朴,待人热忱而少机心,比大都市中人更可信赖。孙德鹏在《乡下人:沈从文与近代中国》一书中从 “乡下人”的视角回顾沈从文的前半生,在沈从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国的记忆,并试图从湘西叙事找寻理解近代中国的另一种方法。
毕淑敏是我尊敬的一位作家,她的作品以小见大,娟秀纯真,往往是通过一个平凡的小故事,讲明一个大道理。文章说,她去乡下的小山村吃了一顿“农家饭”,饭桌上只有土豆和一条刚从水里捞出来鱼,鱼是只加盐,不加任何作料烤熟的,土豆直接放到锅里蒸,但这粗茶淡饭却让她吃的唇齿留香,终生难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曾经距诺贝尔文学奖如此之近,但终究两次擦肩而过,给国人留下了无尽的惋惜,他就是凤凰之子——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20世纪20年代初,年轻的沈从文从边远的湘西闯荡北京,他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北京太大了,沈从文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