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在英法等国对日采取“绥靖”政策,美国出于本国利益反对就此对日本经济的情况下,苏联不仅发表声明表达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苏联驻中国东北领事馆人员,还给当时坚持抗战的东北军所部提供 了一定军事援助。
在1937年苏联对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后,从1937年9月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向中国提供的飞机共 904 架 ,坦克 82 辆,汽车 1526 辆,牵引车 24 辆,大炮 1190 门,轻重机枪 9720 挺,步枪 5 万支,步枪子弹 1. 67 亿发,机枪 子弹 1700 余万发,炸弹 3. 11 万颗,炮弹 187 万余 发,飞机 发 动 机 221 台,以及其他一些军事物 资。
我们可能都会多多少少感到纳闷,这些援助到底是不是免费的呢?经过谈判,苏方同意向中国提供轰炸机62架、驱逐机163架、坦克82辆、反坦克炮200门、一个高射炮营等武器装备,总价一亿法币,其中飞机将在10月底前运出 。
78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年,终获胜利。在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初期,曾有一条位于中国西北的国际交通线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当时与国际相连的唯一陆上通道,对于正在浴血苦战的中国来说弥足珍贵,无数英魂为了这条抗战的“生命线”,长眠于此。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英、法这些欧洲列强由于当时精力主要都放在西欧地区,对日本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而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借日本的力量除掉英、法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对日本的侵略不仅没有干涉,反而还成了日本资源的最大供应国。
众所周知,抗战期间国内的军事工业落后,军队的武器装备只能“万国造”,在当时属德式装备最常见,尤其是精锐的德械师,装备了不少德式火炮和德式战车。不过德式装备并不是唯一,其实在抗战期间国内也有很多苏联造武器,有的是引进了的,也有一部分是苏联援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