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的无人系统实验室,学生在测试无人机性能(11月24日摄)。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了解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师生在智能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无人系统等领域的研究情况。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了解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师生在智能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无人系统等领域的研究情况。该研究所的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室,1985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专业机构之一。
在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的无人系统实验室,学生在测试无人机性能(11月24日摄)。 在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的无人系统实验室,学生在进行讨论(11月24日摄)。 在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的无人系统实验室,学生在进行讨论(11月24日摄)。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了解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师生在智能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无人系统等领域的研究情况。该研究所的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室,1985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专业机构之一。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凝聚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积极培育多学科、跨学院、有特色的研究团队,促进优秀成果的产出。
12月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嘉宾体验智能软体机器人手功能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据介绍,该研究院由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主导,与医学、机械、电子、材料、物理和数学等多个学科联合打造,发展个性。
打造中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梦想。最近,他们离这个梦想又近了一步——顾力栩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胸腹腔介入手术导航及机器人系统完成了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仁济医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准备向国家药监局申报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