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家居产品功能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电子猫眼、可视门锁等装置作为“安全卫士”筑起家庭“第一道防线”,但随之也引发了侵害邻居隐私权的隐忧。【案件回顾】沈某和王某是居住在同层的邻居,两家的房门关闭时呈直角相邻状态,相距不到半米。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安然自家安装了可视门铃,却将邻居家的大门动静一览无余。通州法院发布消息,法院审理一起关于可视门铃的隐私权及个人信息侵权案件,认定安装可视门铃及摄像头构成侵权,判决予以拆除。目前案件已生效。
张女士住在昌平某小区,她正在展示的,是自家安装的一款电子猫眼。张女士说,她没有想到这款电子猫眼会成为她跟对门邻居矛盾的中心。事发小区是叠拼户型,一梯两户,苏女士是张女士的对门邻居。苏女士说,自从知道邻居家安装了电子猫眼,她每天的心情都极其压抑,感觉自己的生活被监视了。
为了方便接收快递等原因,很多业主开始在入户门上安装具备录音、录像功能的电子猫眼、智能门铃等,安装使用这些设备是否侵害了邻居的隐私权?近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相关案件做出判决,认定侵犯邻居的隐私权,判决支持拆除电子猫眼。
入户门安装电子“哨兵”本想24小时守候安全结果坏人没拍到却总拍到对门邻居……邻居安装电子猫眼正对大门邓先生和李先生是同一楼层的邻居。该楼层一梯两户,两家大门相对而立,间隔3米多。2021年初,李先生在入户门上安装了一个电子猫眼。
去年,市民刘先生购买了一套三居室住房。为了安全起见,他在家门上安装了智能猫眼等监控设备,安装后刘先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监控设备拍摄到的情况。不久后,邻居陈女士发现了对门刘先生家安装的监控设备。她认为,智能猫眼具有摄像、监控功能,可以记录她的上下班、社交等,严重侵犯其隐私。
红网时刻新闻9月24日讯(记者 岳瑾)电子“猫眼”因为具备传统“猫眼”所没有的监测摄录功能而备受青睐。然而,电子“猫眼”一边在保障安全中发挥作用,一边也引发了侵犯邻居隐私权的新型纠纷。事件:周某与张某是住在同一单元的对门邻居。
原标题:邻居电子猫眼侵犯隐私,能要求拆除吗?法院判了!通讯员 万盈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窦菲涛目前,不少家庭在家门口安装电子猫眼监控,这些电子猫眼监控视野宽阔、旋转角度灵活,在使用中可能拍摄到邻居的活动,容易引发侵犯隐私权的邻里纠纷。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起邻里可视门铃纠纷案,因拍摄到邻居日常进出信息,侵犯了邻居的个人隐私权,法院判决业主拆除该可视门铃。当日,#可视门铃侵犯邻居隐私被判拆除#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后,引发众多网友讨论。有网友表示疑惑,门口不是公共区域吗?为何会侵犯他人隐私?
“邻居在我家门对面安了个摄像头” 摄像头智能门锁将对门楼道纳入镜头下 邻居一开门就触发录像功能“邻居在我家门对面安了个摄像头。”近日,北京市民俞先生来电反映,隔壁邻居为了避免放在家门口的快递被偷,在门边上安装了一个摄像头,由于两家紧挨着,该摄像头同时覆盖了两家门口。
当前,许多家庭都安装了电子猫眼监控,商家为迎合消费需求,推出了视野更宽阔、旋转角度更灵活、监控存储内存更大的新型设备,但电子猫眼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侵权风险,容易引发侵犯隐私权的邻里纠纷。近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安装电子猫眼监控而引起的邻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