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觉得经典谍战剧《风筝》的剧情过于沉重压抑,主要是针对后半段评论的。虽然立场和主义不同,但郑耀先忍痛“出卖”了自己最具实力的徒弟、好友,还是令人感慨不已,跟《风筝》这部剧突出人性塑造的主题也有很大关联:即便是敌方阵营的人,也并不真的令观众讨厌,反而觉得宫庶的形象非常饱满。
2017年上映的连续剧《风筝》播出已经6年了,它是被誉为“谍战教父”柳云龙的巅峰之作,被誉为谍战剧的天花板。该剧描绘了潜伏于敌人内部的情报员“风筝”的一生,讲述了坚守在无名战线上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管从深度还是内涵来说《风筝》都是一部佳作,用震撼人心来形容并不为过。
《风筝》中的四哥徐百川、六哥郑耀先,是经过八年抗战之后,军统戴笠手下八大金刚中仅存的两位,在戴笠还在的时候,他们两位还是位高权重,虽然戴笠对郑耀先有所怀疑,不断考察,但是还是维护六哥在团队中的威信,面子是给足的,实权也是有的。
曾经风靡一时的抗日神剧、武侠剧的数量呈现出了断崖式的下跌,而几类新题材,如仙侠、玄幻、盗墓类等更贴合年轻人口味的,如同初升的旭日一般,逐渐占据了国产剧的主流市场,那么有没有哪类题材,依然备受欢迎、坚挺如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