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三毛,因为她是一个洒脱、随性、向往自由的女子。就像这位奇女子在《如果有来生》中表达的:“一半在雨里洒脱,一半在春光里旅行;寂寞了,孤自去远行,把淡淡的思念统带走,从不思念、从不爱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
《流浪歌》的歌词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还深刻地反映了流浪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首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流浪者四海为家、无依无靠的飘零生活。他们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法安定下来。
1981年我在陇东小县城上初中,当时正是台湾校园歌曲流行的年代,我喜欢很多港台歌曲,专门买了一个塑料皮的笔记本记录歌词。提到三毛,人们会想到撒哈拉沙漠,哭泣的骆驼,我喜欢她写的歌《橄榄树》,歌词中充满了对自由、流浪和远方的向往,这反映了三毛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怀念。
那年我在上海,因为工作过年不能回家,在那个城市,我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早早的10点就睡了,没有年夜饭,只有泡面,加一根香肠,吃着泡面看着手机里放着春节晚会,感觉一个人的年,真的没什么好过的,没有父母,没有家人的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只能玩手机听听音乐,无意中听到小时候听到过的《流浪歌》一种悲伤的感觉从心中而来,真想回家,虽然不能做点什么,但是家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比我一个人在这里强。
说起橄榄树,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位作家、诗人,她叫三毛。三毛曾经背着行囊,走进荒凉的撒哈拉沙漠,并写下了一部随笔《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三毛在沙漠中穿行,去寻找并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读者们不仅仅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大漠独有的风土人情,还能感受到书中所充溢的浪漫和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