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诺贝尔奖的梦,虽然很遥远。诺贝尔奖的梦中国人延续了好多年,一直到2012年才有莫言首次获得,在宣布的那一刻,举国欢呼,领导人发贺信,各大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就连外交部新闻发布会都专门谈及此事,新华书店都推出了莫言的专柜,很多附庸风雅的人排队抢购莫言的各种书籍,当然很多就是买回家作为装饰品,显得自己有文化。
#头条创作挑战赛#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佩博,以其对已灭绝的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荣膺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的当天,斯万特·佩博自然无比兴奋,但他仍像往常一样,背着黑色的工作包,前往他一手创建的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研究所上班。
话说有一个美国科学家名叫米勒,致力于帮助非洲人民解决疟疾之苦,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治疗疟疾的药主要是奎宁,奎宁本是治疗疟疾非常有效的药物,但奎宁自1820年被法国科学家佩尔蒂埃和卡文托发现以来,已经使用了近200年,疟原虫对奎宁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米勒教授希望能发明取代奎宁的新药。
2015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85岁的屠呦呦正在洗澡,突然外面传来老伴李廷钊的声音:“你获奖了!”屠呦呦以为是哈佛大学颁发的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她完全没想到的竟然是诺贝尔奖!不久后,蜂拥而至的电话、邮件、鲜花、访客,让她应接不暇,屠呦呦终于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奖的分量。
近日,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成为国内科学界的一大盛事。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她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却依然无法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针对这一情况,中科院回应称,屠呦呦未具备留洋背景、博士学位以及足够数量的论文。这一回应不禁引发了人们对我国科研体系及评价机制的深思。
屠呦呦未获奖不代表科技奖含金量低 谭浩俊8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五年举办同样的盛会,足见国家科技奖“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再度空缺。
这两天,无意间看到了《北京晚报》几年前对屠呦呦的一个报道,看的我非常愤慨。这篇名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谜”》的文章,披露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那段时间,屠呦呦的一些科学家同行们,竟然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阻截与屠呦呦相关奖项的评定:
新一届诺贝尔奖又要发布了。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第一个在本土科学家获奖。斯德哥尔摩那些评委怎么知道屠呦呦 ,屠呦呦发的论文又不多,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叫饶毅,现在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他曾经在北大做过教授。
“他是忧国忧民的科学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现代鲁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顽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这样评价饶毅。饶毅何许人?他是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和讲席教授,同时他也是世界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他曾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檫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