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德兴名的字或许你很陌生,但他拍的黄飞鸿系列电影,或多或少你绝对看过,然而现实中黄飞鸿是不是大侠我不知道,但关德兴,关老先生他一生为抗击外敌、救助灾区、帮助穷人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仅抗日期间飞机就捐献了13架,其他的物资更是不计其数,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侠之大者。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在黄飞鸿去世后,他开始整理有关的资料,并于1933年开始,在香港《工商晚报》上连载《 黄飞鸿别传》,开创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先河。
2月17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关德兴师父长者健康乐园总会、红线女艺术中心主办,广东省流动博物馆、防城港市博物馆承办的“不作寻常粤剧家——粤剧名伶关德兴生平事迹展”“红线女的香港情结——红线女与香港专题展”联展在市博物馆开展。
关德兴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戏曲大师关德兴出生于1905年6月27日的广州,关德兴小时候家庭贫困,他只读过七个月的书便回家务农,他12岁就进入社会做建筑小工贴补家用,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什么消遣方式,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喜欢看戏,关德兴也不例外常去蹭戏听,他因为帮一戏院老板干活被老板相中给带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李白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侠客仗剑天涯的背影,也道出武侠文化的浪漫与豪情。这股对英雄主义的渴慕之情,在影视的加持下更是掀起过数度浪潮,从黄飞鸿到叶问,从郭靖到令狐冲,这些影视武侠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永恒的记忆。
在华语电影的灿烂星空中,功夫影星宛如最亮的星辰,格外耀眼。他们凭借精湛技艺和对武术的热爱,在银幕上构建出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武侠天地,将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些功夫巨星的传奇人生,探寻背后不为人知的精彩。王羽:是香港第一代武打巨星,更是成龙大哥的救命恩人。
生于20世纪70-90年代的人,大概多多少少都受过香港影视剧的熏陶,巨大的飞机从头顶飞过的镜头已经成为了港片的象征,印刻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这个镜头就取自于香港曾经的九龙城寨。《九龙城寨之围城》剧照在香港人眼中,九龙城寨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香港人对它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关德兴和李连杰1991年,电影《黄飞鸿》开拍,李连杰接受采访,直呼:“好紧张,因为以前关师傅演黄飞鸿很多。”李连杰说紧张,可不是谦虚,那是真紧张,关师傅确实了得!他师承南派功夫,擅刀枪棍,精通20多种兵器。铁臂神力,一把300余斤拉力的弓,他虎步稍开,挽弓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