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刚来敬老院时,情绪很不稳定,好多事情都想不起来,现在人胖了,笑容也多了。”说起赵阿婆的情况,虹桥镇敬老院护理员李秋梅很是欣慰。作为一家由公办医疗机构托管的养老院,虹桥镇敬老院把老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来到这里的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随着“银发浪潮”来袭,老龄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愿景下,养老院成为众多家庭的选择。然而,时有发生的虐待老人事件,让人们对养老院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这究竟是老人的安养之地,还是隐藏的暴力之所?
近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第27届亚太区域会议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年会在西安召开。西安鹏瑞利知智照护家园作为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题特色的医养结合小镇,成为本次会议嘉宾的参观目的地之一,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行业内的医疗研究机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及参会代表前来参观交流。
红网时刻新闻9月24日讯(通讯员 刘蓉)9月21日是第31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为关爱养老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助其健康快乐地度过老年生活,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党支部组织老年课程组老师们(阿尔兹海默症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带领学生志愿者在零陵区桃江敬老院开展了“即刻行动,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据《2023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数据及防控策略》统计显示,我国约有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到2050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将突破4000万人。
·《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的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教授凯博文在书中把妻子患病的终末期,也是他作为照护者的最后几年称为“黑暗时刻”,“随着痴呆症的发展,照护中的糟糕时刻会迅速累积,并最终达到某种程度。
范新党推着妈妈在河畔散步“家里有个患老年痴呆病的老人,真难啊!”6月3日,家住市城区的苏女士绝望地感慨。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畅婉洁左艳琪生于2003年,毕业于云南红河卫生职业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如今在北京龙振亚运村老年家园工作快一年了。92岁的陈叔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在老年家园居住4年,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却总惦记着去做操。别人是早上做操,他却是晚上。“陈叔,又去做操吗?
中国网财经9月19日讯 在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认知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等)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世界上每3秒就会有一人被诊断为认知症。目前,全球范围约有5000万认知症人士。而我国60岁以上的认知症人数已经超过了1500万。
10月是“全国敬老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今天就和小嘉一起逛逛徐行镇敬老院,了解敬老院里老人的生活。关爱“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上午,徐行镇敬老院里传来了一阵阵口号声,不少老人坐成一排,在护工的带领下做起简单的手指操。
重度失能老人在养老院里摔倒,一年后去世。家人将养老服务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北京二中院发布消息说,根据在案证据,法院判令被告公司赔偿老人因摔倒受伤产生的相应医疗费、救护车费等。2021年,某养老服务公司与张老人(入住老人)和郝某(张老人家属)签订《养老服务合同》。
“阿婆刚来敬老院时,情绪很不稳定,好多事情都想不起来,现在人胖了,笑容也多了。”说起赵阿婆的情况,虹桥镇敬老院护理员李秋梅很是欣慰。作为一家由公办医疗机构托管的养老院,虹桥镇敬老院把老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来到这里的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11月26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老人头部和眼部出现了大面积的青紫瘀伤。据发布者称,其爷爷今年90岁,在广东阳西一家养老院遭受护工殴打已近一年时间。11月27日,阳西县民政局发布情况通报:老人系在房间摔倒受伤,排除他人殴打所致。
【编者按】近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在一篇自述中提到,母亲今年85岁,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症。在50多岁的年纪,他变成了一名“全天候护理人员”:制作软质食物;喂饭;清理地板痰渍……在这个老龄化社会,“今天你可能风华正茂,但是你早晚都会遇到。
45岁的中学老师孙元金,是山东济南一中学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他都要带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妈妈一起上班。图源 :据《北青深一度》报道,此前,孙元金也想过种种办法,将母亲独自留在家中、请保姆、送去康养中心、送到养老院等,但最终因种种现实考量而放弃。
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由养老服务机构看护老年人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如果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发生摔倒受伤等意外情况,养老服务机构是否应承担相关责任呢?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判决了一起这样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