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在这里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哈达铺因此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红军在这里决策定向、整编队伍,书写了长征史上的辉煌篇章,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1934年7月六军团北上探路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师,红军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武器、弹药、食品、服装、救护用品等每天都在消耗,处于边行军,边消耗,边补充的状态,只有少数几次大的补充,这也是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要找到长征落脚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达铺作为长征的重要节点,红一、二、四方面军三支主力部队长征中先后经过,红军在这里决策定向、补充给养、整编队伍、颁布实施民族政策、发动成徽两康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历史地位重要而特殊。
甘肃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甘肃的两当、南梁、腊子口、俄界、会宁、界石铺、高台...特别是位于陇南市宕昌县西北角岷山脚下的哈达铺,这里 ,曾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三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
哈达铺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全力做好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这篇文章,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打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省、市、县的重视和支持下,对红军街进行系统规划和保护性开发,积极争取资金,科学编织规划,加强文物保护,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强化红色旅游资源在餐饮、住宿、娱乐、文创、演艺等方面的融合,全力推进红军街的保护修缮和项目开发工作,创新了红色文化的展示形式,丰富了红色旅游新业态,全方位诠释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的时代魅力。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江西瑞金云石山、九堡,福建长汀古城等地出发,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冲破了蒋介石组织的一次又一次围追堵截,粉碎了张国涛分裂中央和红军的阴谋,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9月16日突破天险腊子口,1935年9月18日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哈达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