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富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此次考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中新社广州11月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雪龙2”号11月1日从广州出发,奔赴南极。此次考察预计将历时近7个月之久,这也是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后的第一次考察,依托“三船”“五站”,此次考察有哪些重点任务,又有哪些亮点?
阿蒙森海属于西南极洲的边缘海,是南极周边海域增暖最为显著的区域,也是环南极冰架消退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正搭乘“雪龙2”号在该海域进行科考,考察队员们在多个站位开展海洋水体监测取样作业。
本报记者 吴丽蓉阅读提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中铁累计派出379名建设者,先后20次编入中国南极考察队,主要参与了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的建设和维护。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本报北京4月6日电 记者杨舒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已圆满完成任务,考察队于2023年4月6日全部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本次考察第三次实施“雪龙”号和“雪龙2”号的“双龙探极”,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共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
第三十九次南极考察中,“雪龙2”号和“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一起执行科考任务。陈栋彬摄科考队员们在“雪龙2”号的艉甲板进行海洋调查准备工作。陈亮宇摄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中国第三十九次南极考察队近日圆满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国内。这次南极考察有哪些亮点?发生了哪些难忘的故事?
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奔赴南极。本次考察将历时近7个月,考察任务将继续由三船保障,“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从广州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还有从江苏张家港出发的“永盛”号货轮,主要承担秦岭站配套设施建设物资运送任务。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11月1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乘着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和“雪龙2”号,从广州南沙码头出发,奔赴南极。本次考察将历时近7个月,预计于2025年5月返回国内。考察队由来自国内80余家单位的500余人组成。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月10日6时26分,“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考察队在时间紧、任务重、恶劣环境频发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
10月27日,太原理工大学极地清洁能源团队4名队员出征南极,他们将加入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极地开展科研工作。当日,学校为考察队员举行了欢送仪式。 我省是能源革命的排头兵、能源技术的排头兵,而清洁能源技术在极地的应用是具有开创性、变革性、标志性的重大科技突破。
黄韬铭新华社“雪龙2”号12月23日电(记者黄韬铭)对于去过“世界尽头”多次的“老南极”张建来说,衡量时间的标尺不是年份,而是航次。老张是中铁建工集团的水暖工,在南极主要负责考察站水暖设备的管护维修。站区给水排水、污水处理、暖气供应、管道安装,都是他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