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当前排名前十位的高新区分别为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武汉东湖高新区、广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合肥高新区。
【来源:齐鲁壹点】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工信部规〔2024〕169号),完成了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工作。在综合评价中,济南高新区排在第16位,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第一梯队。
近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50强,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四,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工信部首次公布的6个单项指标中,园区排名均进入全国前20强,全国仅4家高新区实现全部上榜,充分展现了园区均衡的综合实力和突出的单项表现。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近期,多个国家级高新区高调官宣“喜讯”,发布自己在全国的排名位次。这些高新区所公布的排名来源于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通报的国家高新区2021年综合评价结果。这份“国字号”榜单,可以说是对高新区的一个权威评价,对各地而言,意义重大。
12月23日,西安高新区传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根据《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完成了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工作。 西安高新区在综合评价名单中排名第五,并且在6个单项评价排名中均名列前茅,充分彰显了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实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惠州仲恺高新区入选综合评价前50名名单。据悉,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工信部规〔2024〕169号),完成了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工作。
【来源:青报观象山】有态度的思想者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国家高新区已经是城市科技创新的强引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近日,工信部完成2024年对178家国家高新区的综合评价工作,公布了综合评价前50名的高新区。
潮新闻 记者 李华 王妍妍 通讯员 余三军“小块头”的宁波高新区,正在施展更大作为。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宁波高新区在全国178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0名,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创历史最好成绩。跻身全国前十的宁波高新区,如何向“新”攀“高”?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位于郑州、洛阳等9市的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实现稳中有升。其中,郑州高新区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21位,洛阳高新区创5年来排名最大增幅,焦作高新区取得获批以来最好成绩。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2月8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党工委(扩大)会议暨2025年度工作会议举行。九派新闻会上获悉,东湖高新区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同比增长7.1%,综合排名由全国高新区第九升至第六。东湖高新区党工委(扩大)会议暨2025年度工作会议。
1月16日,2025年珠海高新区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各项任务,并就《中共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作说明。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主持会议并讲话,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磊作珠海高新区工作报告。
2024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同比增长7.1%,对武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由全国第9升至第6。8日上午,第一财经记者从东湖高新区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光谷去年经济增速比全国、湖北、武汉增速水平分别高出2.1、1.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完成了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工作。结果显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20位,首次跻身前20强。其中,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等重要单项评价均居全国前20位。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姜胜来 实习生 汪颀伟据悉,2024年,武汉光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3.61亿元,同比增长7.1%,占湖北省、武汉市比重分别提升至5.3%和15.2%,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由第9位升至第6位。
(记者 丁玉洁 通讯员 龚艺)日前,工信部发布2024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其中,湘潭高新区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60位,较上次评价前进1位,园区发展实现承压稳进、蓄力向新,在全省9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