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近日,“付款方式莫名变成了先用后付”“先用后付开通容易取消难”等话题冲上热搜,更有消费者因开通“先用后付”功能,只是浏览网页并未操作下单,包裹却频繁寄到家里,从而引发网友热议。
“先用后付”是一种近年来流行的消费方式,虽然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以下是一些网友分享的经历和可能的“套路”,提醒大家谨慎对待:隐藏费用:很多商家在推广“先用后付”时,没有清楚说明潜在的手续费或利息,消费者可能在最后支付时发现额外的费用。
3月下旬,美国人工智能团队Suno发布最新版V3模型,凭借零门槛的创作体验、高质量的生成效果迅速破圈,被称为“音乐界ChatGPT”。Suno火爆之下,“套壳”甚至假冒软件探头,在平台大量投放广告,试图蹭热度捞钱。
无需密码误触下单,意外开通难以关闭,资金危机信用受损……近年来,各大网上购物平台纷纷推出“先用后付”支付方式,“0元支付”的噱头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同时也引发了质疑。这种所谓的新型消费模式,是指满足条件的用户在网络购物时可以先0元下单,待确认收货后再在规定时间内付款。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网购时,系统默认的第一付款方式变成了“先用后付”,消费者一不留神手滑点击,就完成了“0元”下单。“先用后付”这类功能,因为被系统默认为首选支付方式,所以开通时往往轻而易举。不过,关闭这项功能时却有点难,甚至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麻烦。
11月22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2024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发布。今年“双11”新变化包括促销周期拉长、政府补贴“入场”、平台加速互联互通等。长三角消保委联盟10月14日—11月12日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消费者反馈整体趋于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