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装甲的设想最早由苏联人提出,但是反应装甲首次运用于实战则是1982年中东战争中的以色列。二战后的反坦克炮弹和RPG之类反坦克武器大量用了成形装药技术,很容易贯穿坦克装甲,反应装甲的原理恰好削弱这种技术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热点地区发生的军事冲突,让人们开始关注装甲防护。为抵挡破甲弹的袭击,不少国家的坦克上出现了格栅装甲。同时,爆炸反应装甲得到广泛应用。如乌克兰前不久发布的一组豹1A5主战坦克训练照片中,这些坦克的正面、侧面和炮塔四周均装有大量爆炸反应装甲。
我们继续谈一谈苏联/俄军主战坦克装备的爆炸反应装甲,首先来给前一篇文章“捉个虫”。其实这个数据吧,大伊万先查了几家资料,尤其是2011年第3期A《兵器知识》施征大佬的《乌克兰“利刃”附加反应装甲》的资料,里面提到了T-80U对于穿甲弹的防护能力“可达800毫米”,后来又自己做了计算,按照T-80U炮塔基甲等效550毫米乘以1.5系数得出的850毫米左右的数据。
此前出口尼日利亚的VT-4,注意装甲厚度反应装甲其实就是挂载在坦克身上的一个个小方盒子,由面板、背板、夹层惰性炸药组成,平时遭遇步枪、机枪射击是不会引爆的,只有只有当坦克遭到破甲弹、尾翼稳定穿甲弹、反坦克导弹时,才会被引爆,不仅有反向爆炸冲击,还有面板和背板的切割作用,可以摧毁弹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坦克工业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为我国军队研制装备了三代主战坦克。到70年代末,通过接触西方先进技术,我国坦克研制进入“小步快跑”阶段,此间研制成功了79式、80式车族和96式,其中88式主战坦克研制成功是我国坦克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摆脱了苏联T系列主战坦克设计思想的桎梏,开始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战坦克发展之路。
乌克兰为“豹2”主战坦克加挂反应装甲。近日,国外媒体披露了一张乌克兰对“豹2”主战坦克进行改装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这辆“豹2”主战坦克应当是波兰最早交付给乌克兰陆军的“豹2A4”,而乌方的工程人员正在为其加装爆炸反应装甲。
坦克的反应装甲需要采取外挂的形式,在坦克的装甲上安装惰性炸药,惰性炸药只要在收到反坦克袭击等大当量武器的时候才会触发,惰性炸药对小一点的冲击不会作出反应,比如手枪和步枪子弹、小口径炮弹、炮弹碎片、手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