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件今年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告诉你耳屎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今年暑假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给孩子说话,孩子好像听不清。我开始以为孩子是恶作剧,一次两次后,气得我还打了孩子几巴掌。后来发现并不是孩子恶作剧,而是真的听不清楚。这下我就有些慌了,孩子还这么小,怎么突然听不清了呢?
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粉、小虫等)的作用,日常伴随着张口咀嚼等运动可自行排出。但当耵聍在外耳道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则被称为耵聍栓塞。近日,一位小患者便因耵聍栓塞,来到哈医大六院就诊。小阳(化名)今年6岁,从出生至今从未清理过耳朵。
你有没有数过,自己一天要掏几次耳朵?一伸一转一掏,随着棉签在耳道“旋转跳跃”,一套令人愉悦的掏耳朵动作就完成了。无论是无聊时用手指掏,还是洗完澡用棉签挖,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快感特别容易让人上瘾,有没有!但经常掏耳朵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严重。不论采耳还是掏耳朵,都有极大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认为掏耳朵不但可以缓解耳内的痒痛,还可以清洁耳道,因此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你是否有经常挖耳朵的习惯呢?你知道经常挖耳朵会有哪些危害?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耳屎?专家认为,如果耳屎等异物较大,一定要及时就医,请医生诊断,不可以自行处理。
我们耳朵里面产生的分泌物俗称耳屎,很多人出于卫生的考虑,往往会定期甚至是频繁地掏耳朵。 但是有不少人都说耳屎不用处理,因为耳屎是会自行掉出来的。那么耳屎到底该不该挖?耳屎要经常掏出来吗?耳屎要不要清理?
掏耳朵虽然爽但要是告诉你老是掏耳朵可能会癌变你还下得了手么?01人到底能不能掏耳朵?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它是由耳道分泌物与灰尘、皮屑等混合形成。对大多数人来说,没啥必要掏耳朵:通过平常的咀嚼食物、说话、咳嗽等行为,耳屎可以由内而外慢慢地溜出耳道,不会堵住耳道。
通讯员 程清华“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近日,一首手指谣火爆出圈,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种“挖呀挖呀挖”版本层出不穷。实际上,医院也涉及“挖呀挖”的业务,比如——“挖耳屎”。今天泰安市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唐少松就跟大家聊聊“挖耳朵”的那些事儿。
有人一天不抠耳朵就难受;有人因掏出一大块耳屎,成就感“爆棚”;还有人把掏耳朵当成一种减压方式……这个看似享受的动作,早就遭到了耳鼻喉科医生的声讨:轻则破损出血,重则鼓膜穿孔。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耳朵却是“不得不掏”。哪些人需要定期掏耳朵?
很多人刷到那些从耳朵里掏出超大块耳屎的视频时,总是忍不住看了又看......看完心里除了莫名的“酸爽”,还有满满的不解:医生都叫我们不要掏耳朵,可一直不掏,要是耳屎把耳朵堵死了,自己岂不是也要跟视频里的患者一样?
但要是告诉你:老是掏耳朵。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爱不爱干净,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产生耳屎。对大多数人来说,没啥必要掏耳朵:通过平常的咀嚼食物、说话、咳嗽等行为,耳屎可以由内而外慢慢地溜出耳道,不会堵住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