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中国国家主权核心利益问题上,不要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会不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旦出手就是重锤猛击。”9月13日,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方代表以及相关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原标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主题)——记全国人大代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教授王峰(副题)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汪韵 闻亚岚 廉鑫“我们要紧贴教战研战、对标现代战争,提升新型高素质炮兵防空兵指挥人才培养质量;对标打赢战争,做好新质新域装备、技术及作战的应用研究,
原标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鹏——(引题)矢志强军 科技报国(主题)人民日报记者 金正波秋日长沙,实验室内,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鹏(见图,李治摄)正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快速敲出一行行代码,目光专注。“我想让新型飞行器在未来战场更灵巧、更智能。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人民出版社方面获悉,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肖甡于2024年1月30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7岁。公开资料显示,肖甡,1937年生,天津人,国防大学教授,大校军衔。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知识·军旅·人生】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思亮 黄婉静“有关新质战斗力的理论研究项目要抓紧准备……”一个周日下午,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石家庄校区内,教授闫振生拖着行李箱边走边与身旁年轻教员段伟伟交流着。
原标题:一腔赤诚映空天(主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鹏践行强军使命影像(副题)雷雯 解放军报记者 肖晔 特约记者 张照星 摄影报道“从军装到文职人员制服,转改后服装颜色虽然变了,但军人底色不会改,强军志向不会变!”秋日长沙,丹桂飘香。
【知识·军旅·人生】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顾莹 张照星“抱歉王老师,因为考试和组员生病等原因,结题报告拖久了。”国防科技大学学员武玉斌满怀不安地发送了一条消息。3天后,武玉斌收到王老师发来的文档和一条信息:“标黄部分需要修改完善,我已提供思路,改好再给我看看。
【知识·军旅·人生】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耿钰淋 杨鑫鑫“‘保障先行、半定胜负’是战争真理,古今中外22个典型战例就是最好的例证……”初夏,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百米长的浮雕墙前,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腰间别着扩音器,头戴麦克风,正激情澎湃地为学员们讲解墙上的战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顾莹 雷雯在国防科技大学,王鹏教授的课是公认的“硝烟味”十足。“硝烟味”既来自于课堂内容——他以真实战场为背景建立案例库,向学员分析案例中的原理。“硝烟味”也体现在课堂场景——他设计不同选题,让学员分组研究并选派代表上台“讲课”,大家相互PK。
中新网长沙10月28日电 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鹏的三次“转身”中新网记者 曾玥近日,当记者在教室里见到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鹏时,他正从俯仰、偏航、滚动三个通道,向学员讲解飞行器的控制原理。入伍、求学、为师、带教,过去21年间,王鹏实现了三次“转身”。
原标题:青春航迹(主题)记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鹏(副题)飞行器的航迹,以天空为画板。控制飞行器“绘”出完美航迹,是王鹏的科研方向。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今年39岁的军队文职人员王鹏,在强军画板上绘出了绚烂的青春航迹。
来源:科技日报 王鹏个头不高、板寸短发,平时话不多。可提起所从事的专业,他就会滔滔不绝,眼中光芒四射。他的工位旁是一架新型飞行器的半实物模型。在电脑屏幕上,飞行器常常随着王鹏的控制呈现出各种变幻莫测的飞行轨迹。
【知识·军旅·人生】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耀广 杨龙霄演练屏幕上,红方不断收集数据、优化行动方案,向蓝方目标靠近。屏幕前,一位教员从容发出一条条指令,引导着战场态势。他,就是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某系主任、教授杨若鹏。
观看完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华丽的《运筹学》慕课,坐在电脑屏幕前的学员李勋埔感叹道。这堂慕课的特色在于,刘华丽通过战场背景设置、实战化案例引导、战场效能评估等方式,将一套完整的作战环节融入“云”课堂,让学员置身工程保障一线,切实体会到运筹学服务作战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