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临汾讯(记者 李国刚)婴幼儿时期口周神经是最先发育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嘴巴去探知世界,喜爱将东西放入口内玩耍,但是又没有正确辨别食物的能力,而容易将异物误吞,于是就出现了好发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急症——消化道异物,而这种疾病的发生,都是嘴巴惹的祸。
儿科门诊常会见到误吞食各类异物的孩子,就诊时家长们都很焦虑:“医生,孩子喝酸奶时吸出了玻璃渣,需不需要做胃镜?” 一位家长在领取某品牌玻璃瓶装酸奶时,不慎掉落瓶子,她看瓶身外壁无肉眼可识别裂痕,瓶内也未见有明显玻璃片或玻璃碴,就给孩子喝了。
急诊室故事中午,郑女士和七十几岁外姿一起吃饭。郑女士中途接电话的过程中,突然听到外婆一阵咳嗽并伴有呕吐的声音,经询问,外婆好像是把义齿吞下去了。郑女士吓一跳,以为会出大事,赶忙带着外婆来到急诊室。拍过腹部X片,又拍了腹部CT,都没有发现义齿。
食管异物多因误食所致,如吃红枣时卡了枣核、吃鱼时不小心卡了鱼刺、小孩子误吞玩具或者硬币。第二类是规则形的异物,比如硬币等,边缘光滑,相对而言对食管壁的损伤比较小,但随着时间延长如若未及时取出,继而会损伤食管壁、出现食管壁粘膜的糜烂、穿孔,甚至纵隔感染、脓肿等。
暑假即将过半,在长达两个月的假期里,不少小朋友难免独自在家玩耍。医生提醒家长,尚未有足够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小朋友独自玩耍时,家长要注意帮助防范周边环境和玩具方面的潜在危险。 几天前,4岁的小朋友骏浩(化名)莫名出现了两次呕吐。
原标题:儿童误吞异物 家长切莫大意(主题)不建议刺激呕吐或使用偏方 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副题)今晚报讯(记者刘波)最近,一名2岁儿童把一块纽扣电池吞进嘴里,导致食管被灼黑,取出后灼伤愈合慢,鼻饲20多天才好转的新闻上了热搜。
不看紧,真的分分钟会出事。不知多少老父亲、老母亲。近日,陕西西安,一名8岁男童在上数学课时。据了解,意外发生时,小男孩正在学校上学,课间休息时间他将口罩拿在手中把玩,在玩耍时将口罩上鼻梁条中的铁丝抽出来弯曲成团,不小心就吞进了肚子里。
两三岁的孩子,发现世界的方式除了摸、看,还喜欢将东西放进嘴里咬,往往也因此发生吞咽异物,进入消化道等危险的意外。2月4日,一枚小螺丝钉,就从3岁的小男孩丁丁(化名)的腹腔内排出,而这颗螺丝钉,已经在丁丁的肚子里长达3天时间,好在没有发生刺破肠道等器官的严重后果。
一粒小小的乐高人头积木,从口而入,一路向下,穿过蜿蜒的肠道,最终顺利排泄出来,要经过多久?2013年,他与昆士兰儿童健康中心的儿科医生Henry Goldstein博士、伦敦皇家医院的儿科急诊医学顾问、伦敦皇后玛丽大学的资深讲师Tessa Davis博士,以及儿科急诊医生Ben Lawton一起创建了Don’t forget the bubbles网站,旨在为儿童护理人士提供专业的儿科医学和护理信息。
儿科门诊常会见到误吞食各类异物的孩子,就诊时家长们都很焦虑:“医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镜?误吞进去的东西要怎么取出?”今天我们通过病例跟大家讲一讲孩子误吞异物该怎么办。近日,一位妈妈在购买玻璃瓶装酸奶后,不慎将瓶子掉落在地。
近日,10个月大的株洲宝宝小山(化名),在家玩玩具车时,好奇地将纽扣电池放入嘴中吞下。小山爸爸通过监控发现后,赶紧带孩子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近半个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共收治了14例,开展了8台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手术。
央广网南宁3月20日消息(记者梁瑜琳 见习记者文鑫豪 通讯员韦增昱)“医生,我宝宝误吞了一枚硬币,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现在吃不了东西,一吃就吐。”近日,广西南宁一名家长走进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急诊科,着急地跟医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