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学科思政在本质上应是“育人”先“育德”,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融入思政教育?怎样才能实现语文学科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怎样才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周秀玲,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石油普教中心长庆泾渭小学语文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冯爱虎工作坊成员。这时候,我引入中国在疫情期间援助外国物资的标语,如“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千里同好,坚于金石”、“人心齐,泰山移”等,让学生联系自己关注到的新闻,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中国与各国守望相助,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定能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是这样表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和谐发展”。但是,进行德育教育,空洞乏味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至关重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与德育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语文课堂也是“微德育”的主阵地,笔者认为,应通过大育化小、小微大作的理念,将德育工作做实、做精、做深。
蒙以养正,培养孩子的内在力量和健壮的人格,是教育首要目标。宏夏书院非常注重德育的实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使其更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社会,从而既解决了理论教育的空泛问题,又使教育过程具体化,能够解决和回答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使德育实效得以显著增强。
点击上方蓝字获取更多内容。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