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走笔】作者:陆锋、刘志超(分别系陆军步兵学院教授、讲师)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战争的制胜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看似复杂,但其背后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要厘清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就需要深刻把握制胜之道。要制胜未来战场,就要洞悉复杂战场、搞清制胜机理、研透作战对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主题展览”中,陈列着一封特殊的电报,这是毛主席在1948年8月26日济南战役前夕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和政治部主任唐亮的电报手稿,后被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集》。
此次活动突出服务备战打仗这一现实要求,主要围绕“学强军思想、讲英雄故事、砺血性胆气”来开展。连日来,14名军队院校理论专家,深入全军部队7个旅级以下单位,紧贴当前形势任务发展,采取理论精讲和微课解读等形式,根据部队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并结合正在开展的“强军有我、使命在肩”群众性实践活动,与基层官兵一起讨论学习强军胜战之道,共学光荣战史、共讲英雄故事、共话使命责任。
“飞花摘叶”皆利器■孙 艺近日,一段外军士兵用土豆袋打爆无人机的视频引发热议。画面中,几名士兵撤离时遭无人机追击,其中一人看准时机抡起一个土豆袋直接砸中无人机,使其瞬间坠毁。无人机具有跨越地域限制、高度机动和灵活性强的特点,是未来战场的重要作战力量,土豆袋则再普通不过。
探析现代战争的“全胜”之道■赵巳阳引 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代表作,蕴含着丰富的克敌制胜智慧。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时代,战争的有限性、震慑性、混合性等特征更加突出,凸显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伐谋伐交”“安国全军”等思想的弥足珍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领航强国强军伟业的壮阔实践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创立了习近平强军思想。
在人民军队赴汤蹈火、南征北战的艰辛历程中,战地记者始终是携笔同行的见证者与记录者。张爱萍将军曾在《陈粟大军征战记》的序言中,称赞战地记者“是随野战军一起行军和战斗的一支非常战斗化的新闻队伍。既是战争的参与者,又是胜利的宣传者。他们随身带着三件宝:钢笔、手枪、照相机。
5000年沧海桑田,人类凿凿有据、历历可考的战争竟有1.4万多起,累计的和平时光不足300年。回望渐行渐远的狼烟征尘,克劳塞维茨曾喟叹:“由于较远年代条件的不同,作战方法也不同,因而对我们来说较远年代的事件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意义都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