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揭阳广电】法院依法删除其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并解除限制消费措施基本案情申请执行人林某与吴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生效调解书确认吴某于调解协议签订之日给付申请人林某部分货款,余款按约定之日付清。然而吴某在支付部分货款后,余款未按协议如期履行。
“闫警官,感谢你不辞辛劳地付出,这才帮我挽回了不小的损失!”1月10日,市民蒲先生带着一面印有“罪犯克星、人民卫士”的锦旗以及一份特殊的礼物来到成都五津派出所,专程感谢民警闫超峰通过多方努力、奔波多地,成功帮其追回被骗资金4万余元。
全国首例个人破产案,负债人蔡某负债高达214万元,只还了2.3万元付清了债务,3年后恢复个人信用,这是这几天比较火的一则新闻了,其实也已经是早几年前的事情了,但从标题中看,真的很让所有负债人兴奋,如果能实施个人破产法,那么很多真正的负债人将得到解救了。
深圳新闻网2024年3月1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今年“3·15”将至,深圳各大保险机构近日相继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助力提升深圳市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10月28日,萧山法院审结谢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因不存在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挥霍性消费、赌博诈骗等行为,调查期间,谢某积极配合管理人团队对其展开的财产调查工作,如实陈述了债务发生原因、家庭情况和财产状况等。
“太好了,没想到我的钱能这么快追回来,真的很感谢你们。”近日,报警人胡女士在重庆江北公安分局大石坝派出所民警的努力下,顺利拿回被骗走的7万余元,胡女士对民警连声道谢。3月4日凌晨1时30分,辖区居民胡女士来大石坝派出所报警,称自己遭遇了网络诈骗。
#个人有征信不良可以消除吗?#征信不良记录:破除迷思与科学修复指南征信系统是现代金融社会的"经济身份证",记录着每个人的信用轨迹。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收录11.5亿自然人信息,日均查询量超千万次。
征信出现不良记录影响贷款、信用卡等银行业务审批,为“洗白”不良征信,花钱找中介“做流水”,最后不仅没有做成,连花出去的钱也要不回来。近日,江阴法院就审结了这么一起案件。陆雨鹏(化名)购买房屋欲办理银行贷款,但其征信报告显示其最近五年存在12条贷款逾期记录。
信用记录是经济活动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旦被纳入失信“黑名单”将在经营、消费、出行、入职等各方面受到严格限制。近日,甘肃这些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渭源法院决定对他们予以信用修复,鼓励更多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14日讯(记者 陈捷 张芯雅 通讯员 厦法)近日,厦门中院裁定全省首例个人信用重塑案件进入重整程序。该案也成为厦门中院在全省率先出台《个人信用重塑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后推动个人信用重塑机制正式运行的首次司法实践。
□黄齐超“本以为这次贷款没戏了,没想到信用修复可以如此便捷,让我们顺利拿到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一家建设企业负责人王先生感慨万千。他的企业曾因“通过登记的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被列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