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郑阳 青岛报道几天前,一名刚完成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患者满怀欣喜地收拾好衣物,准备康复出院,和家人团聚。这是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再次完成巨大房缺患者的救治,同时,医院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能够为更多先心病患者带来福音。
近日,56岁的孟女士因反复胸闷,心悸不适,活动耐量下降辗转来到滨州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就诊,被诊断为巨大房间隔缺损,但因房缺的位置不好及缺损大,曾被建议外科开胸手术,但在陈晓军主任的详细评估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认为行小切口微创封堵的成功性很大。
但术前检查时发现,梁女士的心脏房间隔有巨大缺损,无法耐受子宫肌瘤手术。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赵雅红团队施行“左右心导管+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梁女士心脏房间隔缺损得以封堵,为子宫肌瘤手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本周,一位13岁患有房间隔缺损的患儿,顺利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植入沪上首例房间隔缺损可降解封堵器,患儿术后第二天就恢复了自由活动,目前恢复良好,已于11月29日顺利出院。记者了解到,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是最常见的儿童结构畸形之一。
记者 刁明杰今年38岁的王女士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近日,她感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程度较之前明显加重,发作时间也明显延长,于是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王女士左右心房之间多了个孔,诊断为房间隔缺损,该病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加重。
65岁的张姨(化名)发现心脏房间隔缺损已有两年,因为没有不适症状,一直没有治疗。直至最近,张姨开始出现心悸,虽然休息后可缓解,但症状反复发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姨到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团队通过胸腔镜为她修补房间隔缺,以及二尖瓣、三尖瓣问题。
来源:【半岛都市报】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于泓院长带领心内科介入团队在超声医学科、介入导管室等多学科协作下,为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成功“补”心,成功完成首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经股静脉穿刺,微创介入治疗,只需一枚小小的封堵器即可将心脏的缺口封堵完全。
1月11日,新绛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实施了首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患者,53岁,男性,因“间断胸部不适半月余”前来就诊并入院。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房间隔缺损约2cm。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日前,昆明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1例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截至目前,该院已为超320名先心病患儿完成心脏超声监测下微创封堵手术治疗。这名6岁患儿小杨房间隔缺损,缺损孔径达到手术指征。
11月25日,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一名13岁患有房间隔缺损的患儿顺利被植入可降解封堵器,患儿在术后第二天就恢复了自由活动,这也是上海首例房间隔缺损被植入可降解封堵器的患儿病例。11月29日,患儿顺利出院。手术中。
(荔枝新闻讯 通讯员/史月)近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综合内科于丁家庄院区成功为一位75岁的患者实施了房间隔缺损(ASD)微创介入封堵术。这一手术帮助患者摆脱了长达50年的病痛折磨。50年的心脏隐患 75岁找到治疗契机患者李奶奶(化名)今年75岁,50年前被确诊为房间隔缺损。
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汕大附一院”)心血管病医院完成首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一站式”手术解决患者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通过微创手术的形式,一次性解决困扰患者多年的“心病”。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丁燕飞实习生 田晋玮1月16日,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小孙被推进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导管室,接受微创介入方式植入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我现在觉得和健康人一样,想早点回家过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