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种原因,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成立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临时参政院还未成立,中华民国首都的问题也还没有解决,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大纲》规定,南京仅是临时首都,在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2月12日宣布退位后,首都的问题提到了台面上,于是,刚刚成立的临时参政院于1912年2月14日在原江苏谘议局召开会议,票选首都,结果孙中山和同盟会高层属意的南京落选了,临时参议院票选的首都是北京而不是南京,且票数相差巨大,孙中山听到结果后,十分失望和震惊,严肃批评了同盟会籍议员,并强烈要求临时参政院复议,在陆军总长黄兴和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等采取非常手段后,临时参政院又将中华民国首都确定在了南京。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北京曾有过很多的称谓,特别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名称都会迎来新一轮的更替,有人统计北京在数千年的建城史中先后出现过50多个名称,如蓟、燕、广阳、幽州、范阳、幽都、析津、南京、燕京、燕山、大兴、大都、北平、顺天、宛平、北京等,很可能是世界上曾用名最多的一个城市了。
主编的话 主编的话 定宜庄 这套《北京口述历史》是由北京出版集团与我,以及几位年轻同人共同策划的。我们的宗旨,是希望用口述历史的方式,为北京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以及它所经历的这百余年的变迁,尽我们所能地,留下一些记录,哪怕只是些断片和残影。
北京:朱棣迁都定京师 北京:朱棣迁都定京师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夏,明朝军队攻克了大都城,改大都城为明朝的北平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诏建诸王府。工部尚书张允言:“燕国用元旧内殿。上可其奏。
北京建城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周灭掉商之后,蓟国为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燕国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