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的基本规律,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重要论断,倡导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月25日,嘉宾在“良渚论坛”开幕式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新华社杭州11月26日电 题:在“良渚故事”中感受文明交流互鉴新华社记者朱涵、郑可意、段菁菁“底蕴深厚,文物精美。”跨越1.6万公里,从南美洲来到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哥伦比亚作家圣地亚哥·甘博亚啧啧称赞。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论点摘编】何中华在《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文明”和“文化”可以在宽泛的意义上通用。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的自我中心化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但文明成熟的标志却在于这种自我中心化的扬弃。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李秋玥 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吴枫 摄影报道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文明之路绵延不绝。4月23日晚,在“青春大讲堂——成长之路主题演讲”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还原金沙遗址核心遗址考古发掘始末,带着青年们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