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观摩过肖培东老师的《桃花源记》一课,那节课上,他化译为说,以“绝境”二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用“桃花源是绝之境”概括文章内容,依稀记得,那节课上,学生给出了诸如“绝美、绝乐、绝善、绝密、绝怪、绝幻”等令人应接不暇的答案,尤其是肖特“绝无之境”的收束,刚是惊艳了全场,言有尽却意无穷。
【原文】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