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学历:社会分层的镜子还是自我设限的镣铐?当"二本生"这个标签被抛向舆论场,立即撕裂出两个平行世界:一边是教育部门公布的二本录取率仅23.7%,另一边是社交平台"人均985"的魔幻现实。这种认知错位,恰似当代社会最锋利的棱镜。在县域中学,考上二本可能意味着全村宴请的荣耀。
最近微博上有个话题“能考上二本已经很厉害了”上了热搜,阅读量突破了1.7亿。很多人看不起二本,觉得985和211那么多,二本学校基本不放在眼里。一般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考上了985和211的人沾沾自喜,要么就是很多连二本都考不上的人。殊不知,考上二本曾是我的梦想。
宝子们,最近网上吵翻啦!“考上二本是不是很厉害” 这事儿火得一塌糊涂。有人觉得超牛,有人却不当回事。到底考上二本算不算厉害?这里面可有不少门道,咱赶紧来一探究竟!大众观点碰撞认同方:二本是努力的勋章在这场激烈的讨论里,好多人都站出来力挺 “考上二本很厉害” 这一观点。
考上二本已经很厉害了”,这个观点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自我安慰,有人却觉得这是对努力的肯定。那么,考上二本究竟算不算厉害呢?这篇文章或许能颠覆你的认知。一、二本生的不易与努力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二本生似乎并不起眼,甚至有些“泯然众人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家里有孩子分数如果能达线一个公办的二本学校的话,可别埋怨孩子,就像我的一个同学,他家孩子理科的,去年参加高考,考了468分,差不多能上个好点的二本院校,可当父母的不太满意呀,说孩子教你平时多用功吧!你不听,看看人家谁谁谁考上了重点大学,就和你一起玩的谁人家也考了个一本,你瞧瞧你,二本,丢人不?
今天睡醒了,空想的时候,想到了教育的现状。让人唏嘘不已,真的不知所措。我同学的孩子,去年考上的二本。曾经他家的娃,是我们同学眼中的骄傲,985的存在。直到录取通知书下来后,我们才敢相信结果。他家的孩子小学就是班长,成绩始终前5名。
最近在抖音采访清华北大学霸的视频下面,看到几个评论。“考上985、211的是牛人,考个一本真的一般”、“一本随便努努力就考上了”、“现在一本都能拿得出手了嘛?”。基本上这几个评论的意思就是,现在考上一本是一个很普通的事,而对于那些考上一本的学生,也都是很普通的学生。
一边,倦怠、佛系、躺平……互联网上,越来越多表达“无力感”的词汇正在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标签。另一边,经历5年的走访后,黄灯在《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以下简称《去家访》)中写道:“陪伴学生回到他们成长的地方,一种被遮蔽的力量,总能在年轻人身上神奇复苏。
几年前,学者黄灯以一部非虚构作品《我的二本学生》,让这个长期被遮蔽的群体进入公共视野,她不断回望那些孩子的人生,因此也获得了「回望的力量」。她说,当面对这些二本学生时,自己总是不断追问「他们是怎么长大的?他们怎么来到我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