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兼文学批评家,字彦和,生于京口,一生清苦,父亲当官早逝,他从小喜欢读书,到二十余岁多依然无力娶妻,在寺庙生活十余年,与一名叫僧祐的佛教徒整理经书,一边认真阅读了儒家经典及历代文学作品,约在公元501至502年间,在寺中完成《文心雕龙》。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三十八年前的1983年,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在青岛成立,《人民日报》在同年8月23日以《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为题予以报道,其中有言:“近三十年来,我国出版了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二十八部,发表了论文600余篇,并形成了一支越来越大的研究队伍。”
刘勰刘勰,少时家庭贪困,曾依随沙门为僧十余年时间,精通佛典,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很深。刘勰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理论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文学理论家,同时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三十七岁时,写成《文心雕龙》,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