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一男子花100元买回来一块12年的老腊肉,由于放置时间太久,腊肉上长出各种颜色的霉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男子通过火烧、水洗等方式清理完毕,随后将整块腊肉切开后,腊肉的纹理、肥瘦肉保存的状态从肉眼看上去都较完好。
来源:科技日报 “何大姐,我要老腊肉40斤,香肠20斤,腊排骨10斤……”1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看到重庆市城口县厚坪乡红色村的一间老腊肉手工作坊里,挤满了前来选购的顾客。作坊负责人何宜香笑着说,城口老腊肉是本地人必备的年货美食,今年作坊的老腊肉订单激增,已售出3万多斤。
进入秋冬季,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腊鱼、腊肉、腊肠等腊制品,颇受市民喜爱,炒青菜时放两片腊肉,或是直接蒸熟下饭,淡淡的烟熏味别有一番风味。“父母每年冬天都会从乡下老家寄来一些腊制品,现在家里两年前的腊肉都还没吃完,这么久了还能吃吗?”
冬天,城口是重庆最早能见到雪的地方,是众多重庆人赏雪的好去处。春秋时期,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就曾说过这样的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只要送我十条腊肉,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腊肉既是食物,也是对老师表达尊敬的一种礼仪。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伟平最近,喜欢购买老腊肉的市民发现,城口老腊肉“变”了:过去长条的腊肉变成了小包装的休闲食品,同时包装上也有了二维码,可以扫码了解腊肉制作的流程。这是城口老腊肉焕新再出发的一个缩影。
新华社重庆1月6日电 题:山乡老“腊味”里的新“年味”新华社记者周思宇、蒋彪、陶冶寒冬岁末,正值农闲,重庆市城口县赵孝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却一片繁忙:炕房上方整齐悬挂着熏制数月的腊肉,色泽红亮、醇香扑鼻;工人把腊肉一排排取下,再清洗、晾干、包装、运输,城口人的年味就这样飘出了山
其实在腌腊肉时,只需要牢记1个比例就可以了,在老一辈的口中,只要是腌鱼腌肉,他们总会在嘴边念叨“10斤肉3两盐”,我自己也腌制了几十年的腊肉,每年都是用的这个比例,从来都没有把腊肉腌臭过,而且用这个比例腌出来的腊肉,不仅咸香可口,放1年都不臭不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