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这里的佛像雕刻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东、西魏、隋,唐宋等朝代的装修,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他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龙门石窟研究院专家介绍,龙门石窟西山和东山分布着十余个泉眼,仅西山就有禹王池、锣鼓泉、珍珠泉等泉眼,尤其是禹王池,是游客进入景区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据说是唐宋时期人们为纪念大禹而建,池中清泉翻涌,绿草茵茵,水温一年四季都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
今天我要讲的是——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中街13号。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首,因为它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认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其他大石窟分别为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甘肃省积山石窟、山西省云冈石窟。
佛曰:吾尝坐斯逾千年,龛去前扑已半百,沐雨栉风复有倾,动土吾额颇扰然,善哉善哉,念诚且观其效哉!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马朝龙介绍道:“在清朝的老照片上,神仙洞还是个光秃秃的洞穴,估计是民国时期,不知道什么人给刻上了‘神仙洞’的石匾,具体并没有过记载。”
昨日(2月15日),到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游览的游客曾小姐(化姓)上网晒图称:“来龙门石窟记得戴口罩!”从图片的内容来看,紧邻龙门石窟的伊河边挂上了一大片粘虫板,板上粘着密密麻麻的小虫子:“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龙门石窟胖的河边设置了很多粘虫板。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比出剪刀手的佛像位于宾阳洞中,宾阳洞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窟缘由、过程及用工等内容的皇家石窟工程,宾阳洞的意思是迎接出生的太阳,包括中洞、南洞和北洞,是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开凿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人,后来因宫廷政变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仅完成了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