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生物技术革命,对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活都带来了深远影响。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使人类对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让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打开了“生命之谜”。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中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秋高气爽,一小片万寿菊在合成生物学企业微元合成的天台花圃里开得正好。种下这些万寿菊并不只是出于观赏的目的。“过去,生产1吨叶黄素,需要用一年时间种植250亩万寿菊,而我们研发的合成生物制造技术,用一个300立方米的罐子,不到10天时间就能搞定。
生物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赋能医药、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众多领域。生物经济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为基础,以生物产品与服务的研发、生产、流通、消费、贸易为主的经济,包括大健康产业、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资源产业等重点产业,生物经济正在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风口。
来源:北京日报 先进能源产业收入超240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收入首次实现千亿规模,首次位居全国科技城百强榜前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81家。这是2024年北京未来科学城的成绩。步入2025年,这座以“未来”为名的科技新城内,产业竞相拔节生长、前沿赛道创新涌动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经济日报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不断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涌现、成熟、应用和扩散,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我国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
当前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2023年,全球合成生物产业由53亿美元增长至1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4%;中国合成生物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67.3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5.16亿元(预计)。
本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5年第1期“专题:生物制造——回顾与展望”耿红军1,3 王昶2*1 南京理工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2 中南大学 商学院3 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合成生物被誉为是继“DNA双螺旋结构”和“基因组技术”之后的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是下一代生物制造与未来
生物革命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产生2万亿到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医疗卫生以外。“生物化”不但能够像其他几次科技革命一样改造自然世界,而且还能够改变人类自身,其作用远远大于前几次科技革命。